解放雙手不是夢 麥格納最新自動駕駛方案出爐
來源:peek板材供應商-恒鑫實業(yè) 作者:PEEK板材加工
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看起來炫酷,但價格一點也不親民。
例如谷歌各種各樣的原型車,安裝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傳感器,包括攝像頭、超聲波傳感器、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統(tǒng)以及激光測距設備。光其中一個激光雷達,就要幾萬美金。
麥格納(Magana)是一家服務于多家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商,一直在嘗試為車企提供單攝像頭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,實現車輛在高速公路上有條件地自主控制,并且把價格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范圍。
凱迪拉克ATS自動變道演示
上周,這家公司邀請了不少媒體,把他們拉到美國小鎮(zhèn)伊斯蘭提,體驗了最新版系統(tǒng)。展示用車是凱迪拉克ATS,車上有一位麥格納的高級控制算法工程師充當司機和解說。
這輛凱迪拉克在高速公路演示了自動巡航和自動變道兩項技能。
自動巡航展示中,工程師將車速從112km/h提高至128km/h后,按下方向盤上的“自適應巡航控制“按鈕,就能激活整個系統(tǒng)。然后他靠向身后的椅背,放下扶在方向盤上的雙手,開始享受這輛ATS為他代駕。當車子駛過一個多彎道區(qū),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基線行駛時,這工程師補充道,“目前車子已經可以在各種地形的高速路上實現半自動駕駛。”
相較而言,自動變更車道功能操作起來有些“復雜”。變道需求有人工預判作為前提,系統(tǒng)只負責擇機執(zhí)行。比如你在一輛慢吞吞的貨車后面跟車憋得慌想變個道,你需要打開轉向燈、按下自動變道按鈕,等系統(tǒng)判斷環(huán)境足夠安全,執(zhí)行一系列后續(xù)動作。
車機屏上展示的實時同步畫面,因為是測試車,界面沒有做得很細,依稀可見Windows系統(tǒng)痕跡。
上述兩項功能中如果出現系統(tǒng)無法掌控的駕駛情況,系統(tǒng)會用警報的方式讓人類司機接管駕駛權限。另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,車機屏幕會提供實時視頻反饋。你會發(fā)現道路沿線被高亮標記為綠色,前方車輛尾部都被畫上了一個綠框,附近還用數字標上了兩車間距。
這個功能之所以能夠實現,主要在于軟件層面取得的突破,背后的技術支持來自麥格納的合作伙伴Mobileye。這家著名公司擅長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,主要負責自動駕駛的“場景翻譯”——利用計算機算法,在攝像頭捕捉的影像中,區(qū)分出哪個是人哪個是車哪個是車道線,判斷自己與前車車距。
現場的工程師表示,當兩車距離達到閾值上限,系統(tǒng)會自動剎車。傳統(tǒng)的自動駕駛汽車雖然也有類似技術,但是往往需要多個設備:一個攝像頭采集圖像,區(qū)分不同元素,另一個攝像頭或傳感器裝置來計算前車間距。把兩項功能集成到單個攝像頭之中,對芯片的識別和計算能力要求也更高。在在這款測試車中,麥格納使用了Mobileye公司當前最新的圖像識別芯片“EyeQ3”。
過去幾年中,麥格納在美國、德國、英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(qū)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測試,工程師也獲得了一些Bug反饋。
比如,僅僅依靠攝像頭檢測道路情況的一大通病在于,攝像頭類似人眼,存在視覺局限。遇到天氣不佳或者車道線標示不夠清晰時,會出現誤判。在測試過程中,如果經過高速公路出口白線分叉的情況,車子有時會走錯車道。另外如果雨天路面反光,道路線不夠清晰,變道操作也無法完成。因此出于安全考慮,操作條件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限制。這些Bug會量產前被陸續(xù)解決。
工程師稱,這項技術不會像上述展示方法那樣單獨使用,量產時會更好地和其他系統(tǒng)集成到一起。單從這部分軟硬件成本而言,性價比還算不錯。現場并未透露車企為單個攝像頭付費的具體數額,但是工程師表示成本大約是幾百刀而非目前行業(yè)中常見的上千刀。
責任編輯:Kr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