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發布局海外基地:國內優勢地位能否復制到國外?
來源:peek板材供應商-恒鑫實業 作者:PEEK板材加工
“國際化是中國企業的必經之路。”
作為近年來中國經濟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,企業對外投資步伐的加快,引發了世界矚目。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,今年1-6月,中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投資560億美元,同比增長29.2%。
中國企業赴美設廠是為貿易壁壘形勢所迫,也是為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所推。但相較于此前的一擁而上,中企海外投資已呈現出更加理性的態勢。
作為改性塑料的龍頭企業,金發科技的海外市場的開拓一直給力。今年2月,金發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附近的安娜堡注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,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將在接下來多年內愈發顯現。
“我們也正在考慮在美國等地建生產基地。”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彭忠泉說,“這樣更靠近市場,更重要的是,能為我們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提供可能。”
這將會對積極推進金發國際化和全球化戰略,進一步完善公司全球產業布局,提高產品在北美市場的占有率,提升對全球化客戶的服務效率有重要意義。
與此同時,金發能夠通過充分利用美國的政策、技術和資源等優勢,提高在新材料行業的管理、技術水平和品牌影響力。
但作為一家民營企業,金發意識到,自己與國企乃至于央企相比,有著眾多的短板,其中,人才的匱缺是最重要的一塊。在海外設立的基地,便被寄予了為公司招賢納才的厚望。
但彭忠泉進一步解釋:“我們肯定會‘走出去’,但會相對審慎。”
金發的審慎源自于他們對自己公司的客觀認知,該公司研發的高性能新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從汽車、電子電器、工業設備等領域。盡管有很多境外客戶,但由于其客戶的產品很多都是在中國國內生產組裝,大規模國際化對金發并不適用。
金發于2013年控股的印度子公司Hydro S&SIndustries Ltd. 去年凈虧7,089,598.66元。經過1年多的整合,今年上半年才出現扭虧為盈的局面。
在國際化的道路上,面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所衍生的種種風險,如何避免出現重大戰略失誤,規避風險,是目前的重點工作。
之于國企,民營企業昔日由于“不差錢兒”而一窩蜂“出海”的熱情也逐漸回歸理性。
責任編輯:Rain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