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案總結:2014年3D打印醫療應用
來源:peek板材供應商-恒鑫實業 作者:PEEK板材加工
筆者就2014年3D打印在醫療中切實應用進行總結介紹:
1、上頜假體替換
今年早期,一位41歲印度男性因為癌癥被迫移除了上頜(上顎),在經過六周的化療后情況惡化,發生了纖維化和破傷風,嚴重影響到了他張口的能力,只能張口最大20mm。之后,專家利用3D打印為其制作一個上頜假體,植入后病人重獲新生,恢復咀嚼、吞咽、說話和微笑能力。
2、頭蓋骨替換
一位22歲的女性病人患上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,造成其顱骨異常增厚,從正常的1.5厘米增加到5厘米。導致病人視力減退,出現嚴重的頭痛并喪失了作出面部表情的能力。醫生說,由于病人大腦受到強大的壓迫,她因此而死亡只是時間問題了。后來醫生使用3D打印的頭蓋骨替代品更換顱骨碎片,但如此大面積的顱骨移植——幾乎植入整個頭蓋骨——尚屬首次。目前患者的視力業已恢復,已經重返工作崗位,而且幾乎看不出她曾經動過手術。
3、3D打印脊椎植入
北京大學第三醫院(簡稱“北醫三院”)骨科劉忠軍教授收治了一位12歲的小患者明浩(化名)。經診斷,小明浩患有尤文氏肉瘤,癌變部位位于樞椎,病情兇險。經過7月18日、7月31日的頸椎后路和前路兩次手術,小明浩換上了世界首例應用3D打印技術人工定制的樞椎椎體。8月18日,小明浩終于自己邁步走出了北醫三院的大門。(本段內容來源北醫三院網站)
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為一名12歲男孩植入了3D打印鈦金屬脊椎,這屬全球首例。據了解,這位小男孩的脊椎在一次足球受傷之后長出了一顆惡性腫瘤,醫生不得不選擇移除掉腫瘤所在的脊椎。不過,這次的手術比較特殊的是,醫生并未采用傳統的脊椎移植手術,而是嘗試先進的3D打印技術。研究人員表示,這種植入物可以跟現有骨骼非常好地結合起來,而且還能縮短病人的康復時間。由于植入的3D脊椎可以很好地跟周圍的骨骼結合在一起,所以它并不需要太多的“錨定”。此外,研究人員還在上面設立了微孔洞,它能幫助骨骼在合金之間生長,換言之,植入進去的3D打印脊椎將跟原脊柱牢牢地生長在一起,這也意味著未來不會發生松動的情況。(本段內容來源新浪網)
4、3D打印脊柱籠(spine cage )
法國里昂的醫生3D打印復制病人的椎板解剖結構,將使用聚醚酮酮(PEKK)材料3D打印的脊椎籠成功應用到了脊柱融合手術中,可以非常精確地進行椎間盤高度的恢復。
5、3D打印跟骨植入
今年六月份,一位澳大利亞患者被檢測出跟骨癌,面臨截肢的處境,但是醫生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聯系合作,最終為他植入了一塊3D打印鈦金屬跟骨,三個月來,患者恢復良好,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。
6、3D打印髖關節植入
大伙可以再百度上搜索“瑞典:3D打印髖關節助少女擺脫輪椅”的一個視頻,2012年9月份植入3D打印髖關節的手術后不久女生可以依靠拐杖脫離輪椅行走,在18個月后(2014年初),她完全可以不需要拐杖就能行走了。
另外一個案例,71歲的英國老太太梅麗爾·理查茲曾經做過6次髖關節手術,她的骨盆已相當脆弱,左腿腿部的骨骼比右腿短大約5厘米。對梅麗爾來說,連走路這種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也變得相當痛苦和艱難。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醫院的醫生打算為她植入一個特殊定制的3D打印髖關節。這個替代品由一家比利時公司設計,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對梅麗爾身體進行CT掃描后得出的結果,希望通過手術后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。術后情況后續跟蹤正在進行中。